Vivian Maier 是過世後才被發跡的街拍攝影師,專職是位流浪保母,為何說是流浪?因為她沒有固定的居所,最後的歲月是在養老院度過,極少人了解 Vivian Maier(1926-2009),即使從紀錄片看出一些端倪,也不完全正確。
不是嗎?我們活著的人都不一定能被真正了解,何況是已逝去的人,逝去後才從人們的記憶拼湊出的她。
今年8月去松菸看了露天電影院,由異角藝術主辦,現場有不少躺椅,坐起來很舒適,雖然隔壁正在舉辦籃球賽,很吵,開始擔心等等紀錄片會不會被干擾,但當影片放送下去,立刻沉靜在當下,球賽聲音反而不見了!
要多敏感 才會有感的看這個世界?
紀錄片中有幾次我紅了眼眶,可能是因為不捨吧!別人眼中的她、作品的她,謎一樣的她,片中曾被 Vivian Maier的雇主或照顧過的人回憶:「個性古怪。」、「喀擦一聲,既強橫又無理。」、「收藏狂。」、「極度重視隱私。」她也不喜歡告訴別人自己的真名,如果今天她不是 Vivian Maier,你會怎麼看這個人?這的確讓人省思…。
我們再想想她的作品,有許多孩子單純的模樣,也有社會底層的樣貌,還有不少幽默與自拍的畫面。我只是在想,不管人們記憶中的她是如何,但作品中引發了我良善的一面,雖然我本身就是善類,從她眼中看見了一般人沒注意到的細節,而 Vivian Maier 幫我們在她的日常找到且記錄下來。
Vivian Maier 很少對著鏡頭笑,跟現代手機自拍不一樣,你不會看見嘟嘴、眼大、露奶的畫面,常常是沒有表情的表情,或者說是嚴肅的表情,從幾張照片裡也會看到幽默的 Vivian,例如這張從鏡子反射的她,好像被意外捕捉到,帶有一點俏皮感,連自己都笑了,她利用光影、鏡面等物件呈現自拍照,每張都很有意境,好難想像她拿著手機自拍,會是什麼有趣的樣子。
Vivian Maier:「我是某種間諜。」
一輩子拍了10幾萬的膠卷底片,她的確是某種藝術間諜,紀錄片提到她曾寫信給小時候住在法國的沖洗店老闆,讓他把自己很棒的照片洗出來做明信片,但老闆沒有回信,直到紀錄片團隊找到那位老闆,才知道 Vivian已過世,所以不要再疑問為何拍了10幾萬的照片不沖洗了,我想她只是沒有找到信任的人吧。
Vivian Maier有一場展覽就辦在小時候與她母親住的村莊,一位年邁的阿嬤看著照片中的男人,攙扶在她身旁的女兒說:「你看,這是不是妳先生年輕時的樣子。」阿嬤看得很專注也紅了眼眶,Vivian Maier 的照片勾起了那個年代很珍貴的回憶。
John Maloof,這位發掘 Vivian Maier 的舊物收藏家,沒有他我們不會知道這麼美麗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