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錄像藝術從2010年開始,當時我家還是傳統電視,手上有一台新的數位相機,常隨便亂錄點什麼,那晚我看完電視新聞的報導內容,開始懷疑真實性,從那一刻我發現新聞也會刻意帶風向,我真是太單純了,10年前,帶風向這個詞在我生活中還沒那麼普遍,但當下我真的覺得我跟我阿公都被騙了。

我拿起數位相機錄下當時的狀態,剪輯完後,投稿到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當代影像聚場系列展,作品主題是「媒體不安」,結果就上了!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做錄像,也是對內容特別有感的一次,2010年12月就在台北當代藝術廣場的電視牆撥放,這場的主題是困獸之鬥,展覽介紹是這麼寫的:
全球化的年代,連無聊與荒繆都具有全球性。當代影像聚場系列展覽3【困獸之鬥】,展出來自德國與台灣四位藝術家四部精彩作品,揭露現代人逃不出網路、電視等傳媒束縛的抑鬱生活。
沉迷於網路世界中的宅男,依附著電腦頻幕進行日常生活,時而張牙舞嘴、時而擠眉弄眼,時而不斷地往嘴巴倒進可樂、薯條等垃圾食物。由德國藝術家卡斯騰‧項福倫格(Carsten Scheinpflug)與迪克‧侯特科特爾(Dirk Holtkötter)共同創作的兩部作品「我的牙齒秀」、與「宅男之神」,暴露出現代人看似忙碌的生活背後無可隱藏的空虛與寂寞。台灣藝術家周夢蘋的作品「媒體不安」,展現在觀眾面前的,卻只是一雙電視機前面不斷抖動的腳;媒體紊亂所引發的內在不安,詼諧而巧妙地透過身體一個譟進的小部位表現無遺。
相對於卡斯騰、迪克與周夢蘋作品中,身體受困於狹小空間的鬱悶,嚴家明的「距離」,藉著公路上一台不斷往前行駛的汽車,突破了封閉空間的冷牆。然而,無止無盡、不知出口在何處的旅程,終究說明了「限制」並沒有因為距離的延伸而變得不存在;相反地,「汽車」這個不同型態的傳輸工具,以冷硬車殼分離出內外世界,造就了另一個空間限阱。-當代影像聚場系列展覽3【困獸之鬥】
錄像藝術作品的一部分是因為綠色阿公
作品「媒體不安」內容就是我的小腳腳,他們抖動或搓著,背景音就是新聞報導,這樣的創作手法在當時滿普遍的,但重點是理念,作品簡介我寫得很簡單,就這麼一小段:「媒體、媒介所再現的真實或表像的影像、語言,成為現代人類心理的不安,我無法再安穩的看著「電視」,我隨著策畫好的「情節」騷動著。」

作品動機跟我阿公有點關係,他是綠色阿公,每次看到阿扁的新聞都會開玩笑說:「明天阿扁仔找我去喝茶,但我不要。」直到他的阿扁仔因為洗錢被抓去關,還是深信阿扁仔是清白的,雖然阿公沒在看PTT,但冥冥之中還是被帶風向了,我怎麼講他也不會相信。很多人的爺奶爸媽應該都還是這樣吧?電視說什麼就是什麼,也不會去思考真相,所以要多溝通,他們不是故意的,只是被操縱了,不然韓粉怎麼來的!
跟奇摩說掰掰
每天我都會看奇摩新聞,但我漸漸討厭奇摩,因為很多次我發現下標跟內容不符,圖片也跟內容不符,好像被騙了點擊,浪費彼此時間,身為一個媒體的大平台,漸漸失去原則跟道德,安堆 안 돼!媒體有這麼大的舞台可以去影響人,應該要一起變好,不要墮落。
Youtube|台北當代藝術館_當代影像廣場系列展覽 No.3 困獸之鬥
媒體不安:5’03”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