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俗,讓我們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,追求別人所謂的成功。2019年台劇「俗女養成記」裡的阿嬤就在生命走到終點時,她說想做回她自己,因為結了婚、冠夫性後,一輩子人家都叫她陳太太、老闆娘、阿嬤、媽媽,這一生好多種角色,但她好久好久沒聽到屬於自己真正的角色,她想做回「李月英」,可能是對自己的人生角色太盡責了,盡責到忘了自我,其實也是一種偉大的奉獻。
不知道走到什麼樣的人生歷程,我們才會開始真的做回自己。

你認為什麼能力會一生受用
成年人有時候無法理解小孩的行為,那是因為大多成年人都被社會化了,父母認為小孩就應該要用功讀書,最好是考幾霸分回來,聽起來也有道理,但他們卻不懂得孔子說的「因材施教」,認為只要送去補習班,或在一群同儕的壓力下就會突飛猛進,興趣放一邊,書先讀好再說,然後很會考試但卻是生活白痴,每個學生都被迫去唸商學院,不是商學院不好,而是孩子真的喜歡才好。讓每個人的優點充分發揮,不要創造跟別人比較的環境。
金旺機車前面都有個籃子,因為想做個微農夫,有一天我就興起「移動菜園」的想法,在機車藍子裡種小白菜,我回家跟阿公講我的唉滴兒,他說我是肖仔,讀書不讀書,盡搞些有的沒有的,可以拿來裝東西的地方你拿來種菜。我承認這個行為有點好笑,因為迎風騎車時,我的臉與嘴都會吃土,嗯!這還要再改善,但我沒有繼續下去完成我的微農夫夢想就放棄了,小時候只有一階想法,覺得好玩就去做了,現在想想,我應該要突破自己的,看能不能開出一朵花!持之以恆、解決問題,這樣的能力,才是一生受用的。
贏是什麼?什麼才是贏?
競爭激烈,所以更要超前部署,取得贏面,聽聞現在有些國中生,就開始要準備上大學的學習歷程檔案,真的也是滿辛苦的,我們小時候還在翹課打撞球、跳街舞,書讀不好就去工作,讀得好就繼續發展,很現實的。網路發達,許多事情越來越透明化,原本你只要跟同學或厝邊比,現在要跟全世界比,這是一股進步的動力,但確實也是造成越來越多嫉妒與不快樂的原因。
贏是什麼?什麼才是贏?世俗的定義很容易,使用二分法就好,就如剪刀石頭布,你贏我輸、月薪10萬與月薪5萬、有房沒房、有車沒車,有子無子,還是有沒有時間?但如果拋下比較,贏得的成就感會更踏實。
是四季豆 但又不只是四季豆
四季豆廣泛被拿來做菜用,你也可以像泰國網紅Lonelyman拿來cosplay。我們一般人都習慣聚斂性思考,因為要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,這思考模式就像體制內的教育,快又準;但若你想培養看四季豆卻又不是四季豆的創意思考,就用擴散性思考吧!練習不在框架中、不用經驗法則思考,用不同角度找到可能解決的方法,從中可能會迸出一些新的可能,那就是創意的起頭。
我常覺得不要被世俗綁架,不然你會活得不快樂的,培養認為自己受用的能力,不要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,這道理我們都了解,但不好做,常常會有矛盾與拉扯,但這個世界需要你的個性與一點創意,而不是複製人,我們一起加油!